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3)

来源: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11: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分布特征。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境内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0%以上。吉林省省级以上非遗项目的民族分布

(三)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分布特征。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境内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0%以上。吉林省省级以上非遗项目的民族分布情况及少数民族不同类别非遗的分布统计见表 5。(表 5)

从总体上看,汉族非遗项目有181项,约占总数的47.63%;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共有199项,约占总数的52.37%。其中,朝鲜族的非遗项目数量最多,有70项,约占总数的18.42%;其次是满族的非遗项目,共有69项,约占总数的18.16%;蒙古族和回族的非遗项目各有58项和2项,分别占总数的15.26%和0.53%。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的非遗项目在吉林省占据了很大的分量,吉林省非遗项目多受民族影响。

分开来看,汉族非遗以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最为突出,两者合占汉族非遗项目数量的60%以上;朝鲜族非遗以传统舞蹈类数量最多,无论是朝鲜族鹤舞还是朝鲜族长鼓舞、象帽舞,都具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与朝鲜族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是分不开的;满族非遗以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数量居多;蒙古族非遗项目中缺少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9类项目中又以传统技艺和民俗类最为丰富,分别为12项和11项,体现了蒙古族粗犷豪放的民族特色。

四、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一)文化区影响。吉林省是一个边疆型省份,它的文化是在少数民族政权更替中不断发展形成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草原游牧文化、旱田耕作文化、水田耕作文化、森林渔猎文化等。各种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又保持了自己文化的特点,在不同地区呈现了不同的文化特征。东部地区形成了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代表的稻作文化区,中部地区形成了以长春市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区,西部地区形成了以松原市为代表的游牧文化区。生产文化的不同造就了文化区内不同的精神文化,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特点中有所体现。东部地区非遗的传统舞蹈类集聚明显,西部地区非遗的传统音乐类独具特色,而中部地区非遗则以传统医药、传统戏剧类居多。因此,文化区的差异对吉林省非遗的分布有很大影响。

(二)民族因素。民族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之一。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主要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和锡伯族等民族,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四个自治州(县),省内少数民族也大多居住在这些自治州县内。民族的聚集使得这些区域的非遗数量众多。从数量来看,吉林省内的非遗项目约有一半是少数民族非遗项目,而从空间分布来看,吉林省非遗项目的密集区也多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可以说,民族的聚集使得民族文化得以保存与传承,民族文化又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孕育在这些朴素的社会生产活动当中。因此,吉林省非遗的空间分布与民族分布紧密相关。

(三)地形气候因素。一般来说,自然地理条件对于文化的孕育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条件,往往会孕育出不同的文化,进而深刻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与发展。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从地形来看,吉林省分为东部山地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整体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不仅如此,吉林省各地区的气候差异也较为明显,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地形与气候共同作用影响,由此产生了耕种、渔猎、放牧等多种生产生活方式。

而河流水文主要是通过影响聚落的形成来影响非遗的产生与分布。水对于人类早期聚落的形成至关重要,聚落多“邻水而建”,这就使得根源于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非遗体现出明显的亲水性。

可以说,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共同孕育了吉林省复杂多样的文化,进而在各自基础上产生了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结论及讨论

本文通过采用ArcGIS软件和Excel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省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情况,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吉林省非遗项目总体数量上偏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其他省市数量更少;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明显的集聚型特征,且非遗项目在各州市的数量分布差异较大。第二,在非遗类型结构上来看,吉林省的非遗项目在十大类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且呈现集聚阶梯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传统技艺为主,传统美术、民俗次之,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音乐,传统医药,民间文学较少,曲艺和传统戏剧项目稀缺的结构特征。第三,从不同类型非遗项目的分布来看,传统美术类集中于白城市,其次为辽源市,传统舞蹈集中于延边州,曲艺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集中于四平市,传统戏剧、传统医药集中于长春市,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和民俗四类非遗项目分布则较为均衡。第四,少数民族的非遗项目在吉林省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且不同民族的非遗项目类型偏重不同。第五,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受文化区差异、民族聚集和气候水文等多种方面影响。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jlnykjxyxb.cn/qikandaodu/2021/0708/753.html



上一篇: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保障的有效探讨
下一篇:关于酒泉市肃州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建设的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投稿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版面费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